①居嘉州时作。峨眉:山名,在四川峨眉县西南。脚:指山脚。二室:指嵩山东峰太室及西峰少室。
③“久别”句:岑参《感旧赋》:“十五隐于嵩阳。”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时,曾隐于嵩山少室。
⑤“哀猿”二句:暗用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”之意。北客,作者自指。
岑参(cn shēn) (约715年770年)唐代诗人。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自幼从兄受书,遍读经史。二十岁至长安,求仕不成,奔走京洛,北游河朔。三十岁举进士,授兵曹参军。天宝(742~756)年间,两度出塞,居边塞六年,颇有雄心壮志。安史乱后回朝,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,转起居舍人等职,官至嘉州刺史,世称岑嘉州。后罢官,客死成都旅舍。其诗题材广泛,长于七言歌行。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岑参的诗全集栏目。()
岑参的诗题材广泛,除一般感叹身世、赠答朋友的诗外,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,诗风颇似谢朓、何逊,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。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;气势豪迈,情辞慷慨,语言变化自如。与高适齐名,并称“高岑”,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。有《岑嘉州集》。